北京
早起的李甜楠把刚刚种下的薄荷拿到了窗边,微光照进来,让人心情极佳。
李甜楠已经写完了今天的部分,刚刚起床的茉莉拿着拍立得来了。
“这是?”李甜楠接过了茉莉手上的拍立得。
“答应粉丝的,微博抽奖要拍立得,拍两张新的。”茉莉还在打哈欠,“订外卖了嘛?我饿了。”
“我给你做,没订。”李甜楠笑着,走向了厨房。
“怎么爱上做饭了?要洗手做羹汤了?”茉莉笑着问。
“那倒不是,主要是冰箱里好多东西,拜托你帮忙吃一吃。”李甜楠拉开了冰箱门,傻乎乎地笑着。
“好家伙,我是你垃圾桶是吧?”茉莉笑着跟了过来。
“我一个人吃不了。”李甜楠撒娇。
“是呢,你吃不了,我吃成胖子,显得你更瘦了,哼!”
李甜楠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嘴,“那怎么办呢?我也不胖呢!”
“我要打人了!”茉莉无能狂怒。
“哈哈哈哈。”李甜楠拉着茉莉,“今天拍一个植树节的视频。”
两个人进入了工作模式。
“你写好了?”茉莉看着李甜楠。
“嗯。”李甜楠点头。
两个人开始了工作模式。
茉莉给李甜楠化妆,李甜楠开始背稿。
“先把拍立得拍了。”
李甜楠点头。
“背下来了?”
“嗯。”
“我还是给你在平板上滚动播放一下吧,太多了。”
李甜楠只好点头,“也行。”
拍立得拍好了,李甜楠签好了名字,看着茉莉,“再给一本书吧,光是一张拍立得太少了。”
“也行。”茉莉收好了拍立得。
录制开始
李甜楠植树节视频
植树节文化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绿色印记
夭夭站在绿色环境中,面带微笑,说出开场白。
李甜楠甜甜地笑着开头。
大家好,我是夭夭。今天是植树节,一个充满绿色希望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植树节的文化世界,探寻它背后的历史渊源、名人事迹和古诗词中的绿色印记。
花字字幕
第一部分:植树节的由来与意义
植树节,一个旨在宣传森林效益、鼓励公众参与植树造林的节日。它起源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由农学家莫尔顿提议,后得到州议会的正式确认。而在中国,植树节与纪念孙中山先生紧密相关。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举行植树仪式,后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这一节日不仅提醒我们关注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实际行动的机会,让我们亲手为地球增添一份绿色。
第二部分:名人事迹——刘铭庭与图布巴图夫妇
在植树造林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令人敬佩的人物。比如刘铭庭,这位科学家一生致力于在沙漠中种树,他的足迹遍布塔克拉玛干沙漠,带领大家植树造林数百万亩。还有图布巴图夫妇,他们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种下了一片梭梭林,用生命守护绿色,用时间丈量信仰的长度和厚度。这些事迹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看到植树造林的力量和希望。
第三部分:古诗词中的绿色印记
中华古诗词中,也不乏对植树造林的赞美和呼吁。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诣徐卿觅果栽》中写到:“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表达了诗人对植树的热爱和期盼。还有宋代诗人苏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