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宣大总督(3 / 4)

复山河 新海月1 4797 字 2个月前

军的背景下,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除了李牧所部外,大虞朝就没有完善的基层军官培养体系。

无论勋贵系,还是九边将门,都是现行模式的既得利益者。

非到万不得已,大家不会砸了自己的饭碗。

想要改革,也推广不下去。

“陛下,宣大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过重要。

前面两次北虏入侵,都是从宣大总督的辖区杀进来的。

安排一名不知兵的总督过去,不仅无法整合下面的部队,反而会影响重建长城防线的工作。

一时半会儿难以找到合适人选,故而暂时空缺。”

景国良当即解释道。

宣大总督人选空缺,可不是他的私心作祟,着实是找不到合适人选。

文官中知兵的都不多,极少数有过带兵经验的,战绩也非常的平庸。

勋贵系中能打的武将不少,可有能力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还是只有李牧一个。

其余人无论是能力,还是军中威望,都还有所欠缺。

强行扶持一人上位,也无法让其他将领服气。

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官场上,同样适用。

按照规划好的成长路线,勋贵系中的潜力将领,要先在总兵位置上历练几年,然后再晋升为一省提督。

等立下足够显赫的功劳后,再晋升到宣大总督的位置上,一切都变得水到渠成。

“首辅,举贤不避亲。

朕记得当年围剿白莲教叛军时,还有一位和汉水侯并称的名将。

既然现在宣大总督空缺,那就干脆把南直隶提督景逸风,调过来主持大局。”

永宁帝笑着说道。

在一众同僚天天吃败仗的背景下,能够逆势而上收复广西,想不给人留下印象都难。

后续景逸风的表现相对平庸,那也要看和谁比。

平庸只是相对于李牧的,同其他大虞将领相比,依旧是其中的优等生。

出于制衡勋贵系的需要,他本该提拔其他派系的人担任宣大总督。

可架不住宣大战略地位太过重要,北虏又特别喜欢从这边入侵。

对文官来说,这种烫手山芋,大家都避之不及。

释放出去讯号后,大家推荐的人选,基本上都是政敌派系的。

再怎么好糊弄,永宁帝也知道敌对派系推荐的人选,多半是包藏祸心。

意识到无人可用,他又不想第三次被北虏围困京师,只能从勋贵系中选人。

挑中景逸风,除了当初留下的深刻印象外,还有就是给清流党人松绑。

一贯喜欢折腾的清流党人,在勋贵系掌权之后,突然规矩了起来,这可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拉着一帮宦官分析了一下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勋贵系的刀架在了清流党人的脖子上。

不怕死的官员不少,可是连九族宗亲都不顾的官员,却没有几个。

以往的时候,清流言官敢对着皇帝贴脸开大,主要是因为皇帝要脸。

大不了挨一顿板子,用一顿打换取士林中的名望,为子孙后代铺路,大家觉得值。

现在情况不一样,勋贵系的武夫,没那么讲究。

一旦惹火了这些家伙,能够冒充反贼,直接提刀过去灭门。

尽管景李二人从来没干过,但李牧和舞阳侯当年却没有少干。

他们带出来的兵,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在文武争斗的最激烈时刻,许多南方官员家中都收到过类似的“灭门”警告。

期间还有几家倒霉蛋士绅,正好被反贼余孽覆灭。

没过多长时间,导致勤王大军覆灭的一众朝廷大员家族,也时常发生各种意外。

甭管是不是巧合,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