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陈家农奴们(3 / 4)

大道之上 宅猪 4456 字 26天前

说的。」

她顿了顿,道:「焦师伯说,当年夫子和三清一样,也在大商朝廷为官。三清是大商的巫,官职是道士。夫子的官职是儒。那时,他们四人与一些志同道合之人,从大商的巫祭道纹中领悟出了不起的东西,让凡人也可以修行,从而拥有与大商抗衡的手段。这就是后来的仙法。焦师伯说,那时夫子和三清交情很好,一起探讨仙法的奥妙,推演出一个个境界,为后世人定下修炼境界,让世人可以修行。但是他们在传道时,就渐渐的出现了分歧。」

陈实听得入神,询问道:「什么分歧?」

景梅师姐道:「三清传授仙法给弟子,认为须得先考察弟子的出身,人品,家世,道德,择其良者而传之。而夫子认为,传授仙法,当有教无类,人人都可修习仙法,不论他是何出身,人品如何,家世如何,道德如何。就是因为这件事,他们之间的分歧才越来越大,最终闹僵。」

她继续道:「我对焦师伯说,三清的话也不无道理,仙法的威力这么大,选择弟子,

当然要选择最好的,倘若教给了坏人,岂不是为非作歹?你猜焦师伯怎么说?」

陈实道:「怎么说?」

「他说,人生下来时,是好的还是坏的?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无所谓好坏,教他向善,他便是好的,教他作恶,他便是坏的。」

景梅师姐道,「所谓有教无类,教不止是教其仙法,同样是教导,教化。生活在贫贱之家的粗人,经过教化教导,可以变成知书达礼的君子。街巷里偷鸡摸狗的小贼经过教化教导,也可以变成仗义勇敢的豪侠。那走街串巷的商贾,青楼卖场的女子,乡野耕种的农夫,或许将来都可以成为君子,成为仙人。何必在乎他们的出身,何必在乎他们之前的人品家世和道德?为人师者,不仅要传道,也要传德。」

陈实闻言,沉思良久。

景梅师姐打断他的思绪,笑道:「既然师弟已经拜过师了,那么就随我来。」

她引领着陈实向参道崖走去,道:「此次金鳌岛被围,只怕凶险重重,你和江过师弟都还小,不宜参战。这次战事,有我们便足够了,你们去参道崖里躲一躲。」

「师姐—」

「你不用说了,这也是焦师伯和乔师兄的意思。你们即便参战,也派不上多大用场。」

景梅师姐道,「你放心,咱们金鳌岛虽然人不多,但在天庭有不少师叔师伯。他们不敢乱来。」

陈实道:「师叔师伯会来吗?」

景梅师姐笑道:「自然会来。你和江过便老老实实留在参道崖,等到事情平息了后再出来。」

陈实望向金鳌岛外,只见一座座黑铁仙城向这边驶来,黑压压的铁城冰冷无比,令人难以喘息。

围困金鳌岛的仙人越来越多,不知何故,始终没有出手攻打护山大阵,像是在等待什么。

「三清一脉都团结得很,他们如果要来,肯定是老老少少都赶过来。」

景梅师姐催促道,「别看了,你快点进去罢。」

陈实走入参道崖,一路向前,没走多远,便看到了江过。江过身边还有几个云霄洞天的道人,皆被穿了琵琶骨,身上缠着捆仙绳,躺在地上。

江过对外面的战事丝毫也不担心,见他忧心,安慰道:「焦师伯是太乙金仙,而且是最强的那一批太乙金仙,就算三清一脉来再多人也没用。」

陈实心中更加担心。

焦瘤子越强,三清一脉来的人也就越强。

金鳌岛只怕保不住了。

他从江过等人身边经过,进入夫子的悟道地,来到浣笔池前。

池中墨迹与他离开时一模一样,并无半点变化。这里的时光像是凝固了。

陈实坐下,潜心思索,过了片刻,他眼晴一亮,头顶浮现出道墟的景象。